習得的無助感是指個體面對挑戰情境時的一種消極心態,縱使輕易成功的機會擺在面前,也缺乏嘗試的勇氣。習得無助感是個人因長期處於失敗及挫折情境中,面對衝突及壓力無法解決,而以逃避心態去面對問題,形成逃避失敗的習慣。
史利曼(M.E.P. Seligman)在一九七五年首先提出「習得的無助感」概念的研究。他把狗放在一個電擊的情境中,無論牠做任何反應都給予電擊。之後再把牠放在一個只要按鍵即可終止電擊的情境中,狗仍然不反抗的接受電擊。換言之,狗在經歷了無法控制之創傷之後,失去反應的動機,同時也產生壓抑和焦慮。因此,即使有些反應能終止電擊,牠也很難學到這個反應是有效的。後來史利曼及其協同研究者改以人為研究對象,也發現這種現象。因此,習得無助感是個人認為自己無法控制事件結果的一種狀態。
此種概念常用來解釋個人的行動無法獲得預期結果的現象,但這些結果卻是別人可能達到的。
根據狄衛克(C.S. Dweck)在一九七五年的研究指出習得的無助感通常包括三個要素,即:
(1)面臨失敗時,有放棄的傾向;
(2)避免把失敗歸因於個人的責任;
(3)當責任確定時,傾向於把失敗歸因於缺乏能力而非缺乏努力。
換言之,習得的無助感的學生認為自己對結果沒有決定力,因此不會想去扭轉環境,所以決定個人行為重要因素之一不是嫌惡事件的發生,而是個人對行為與事件間之關係的知覺。此種長期消極的歸因心態有礙於個人的人格成長。
名詞解釋: 習得的無助感是指個體面對挑戰情境時的一種消極心態,縱使輕易成功的機會擺在面前,也缺乏嘗試的勇氣。習得無助感是個人因長期處於失敗及挫折情境中,面對衝突及壓力無法解決,而以逃避心態去面對問題,形成逃避失敗的習慣。 史利曼(M.E.P. Seligman)在一九七五年首先提出「習得的無助感」概念的研究。他把狗放在一個電擊的情境中,無論牠做任何反應都給予電擊。之後再把牠放在一個只要按鍵即可終止電擊的情境中,狗仍然不反抗的接受電擊。換言之,狗在經歷了無法控制之創傷之後,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