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琴是西洋樂器,在台灣製造的歷史很短,台南市的許登山,在民國三十四年與小提琴演奏家黃丙丁合作製造小提琴,是國產提琴的開山祖師,也使台南市成為台灣製造提琴的發源地。
許登山世居台南市,年少學木工,當時學音樂的人很少,玩小提琴的人更加鳳毛麟角,許登山學
木工時,怎麼也沒有想到會成為琴匠,建立提琴王國!目前他的提琴工廠產量全省第一。
原來許登山的親戚黃丙丁會拉小提琴,日據時代的提琴都由外國進口,琴弓部份由日本進口;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後,日本多數馬戰死於沙場,製造琴弓的馬尾毛奇貨可居,進口的馬尾弓非常貴,於是找上他,合作製造琴弓,開始許登山的提琴生涯。當時玩小提琴的人不多,兩人慢工出細活,倒也解決當時琴弓的供應難題。
許登山說,他對樂器一竅不通,也不知道所製造的提琴性能如何?都是由黃丙丁負責技術指導及調音,沒有黃丙丁,他不可能踏入樂器這一高專業性的行業。兩人合作製琴的成果得到樂界肯定,黃丙丁計劃向造琴進軍,這個構想在當時近乎「瘋狂」,因為沒有技術,材料取得也困難,音樂人口更少。
為了依樣畫葫蘆,黃丙丁與許登山將提琴分解,按零件逐一繪圖模仿,在完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一開始的作品失敗率非常高,音質也很粗糙,加上台灣光復後,馬匹數減少,馬尾毛難以取得,當時曾試用其它材質,但音質差太多,還是要用馬尾毛。在艱難的環境下,逐一克服困難,三年後,第一把可以上檯面的小提琴才完成。
提琴的品質,工匠技術與材料各占一半,當時如果沒有許登山,黃丙丁也不可能獨自造一把提琴。
兩人合作有了成果之後,產量增加,幾名木匠陸續加入行列,這些琴匠又獨自創業,有的生產提琴,有的生產吉它,使得台南市成為西洋絃琴樂器的主要產地,而許登山也在民五十七年獨自創立維音樂器公司,生產全系列的提琴,是國內提琴主要的生產商,所有的琴匠,都是外行入門,由許登山一手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