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草衙」古地名的由來

草衙地名的由來

「草衙」是古地名,草衙地名的由來.有兩種傳說:

(一)在明鄭復台後,為抵禦清軍與防止紅毛(荷蘭人)再度入侵,乃於前鎮設鎮防衛,南路營參將府且設於鳳山莊(今大林莆北方),在此兩地之間建一草屋充當驛站兼崗哨,居民就稱之為「草衙門」

(二)另一傳說是在清朝時,本欲在草衙設置衙門,臨時搭一草茸衙署,後因風水師說鳳山(埤頭)地理優於草衙,取兩處的水加以秤量結果,鳳山水重於草衙,故縣治改設於鳳山。

以上兩種說法皆有可能,第二種說法雖較迷信,但以中國人重視地理風水的傳統來看,亦有可能性。.

 

 

草衙是「草衙門」的簡稱,遠自1661年(明朝永曆十五年)就有漳州府南安縣石井鄉十八都的王姓人氏,隨鄭軍渡海移住斯地。入清後遣武弁(武官)駐戌於此。

高雄市治地理篇云:「草衙,乃清代政府屯草之處所 ,故名。」既然是古代武官駐戍於此,定有軍用馬匹、興建棧房囤積馬草。所以草衙的地名由來,必是相當可信 。後來草衙缺乏人管理,後來加上衛生不良,瘟疫蔓延,村落就漸漸衰微了,只剩八十餘戶。

 

 

來源:按這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