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巨頭大逃亡稅務局成最大贏家
在大陸企業因為成本問題跑路美國建廠的大背景下,美國企業因為諸多原因從大陸撤退,轉移他國建廠同樣引人關注。
近日,全球美國硬盤巨頭希捷作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宣布關停其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蘇州工廠,並裁員2200人,並按照法律要求給了2個月工資補償。即便如此,也引來工人的不滿並大量聚集。
按照希捷官方的說法,此次關閉中國工廠、大裁員是希捷全球戰略調整的一部分,大背景是PC市場需求低迷,HDD出貨量快速下滑。但是如果你相信這種說法,就圖森破了。因為蘇州工廠是希捷全球最大的HDD組裝中心,目前還處於盈利狀態,這也是員工抗議關廠的因素之一。
而且,希捷在2015年剛啟動了泰國呵叻工廠的擴張計劃,投資4.7億美元擴大一半產能增加2500名員工,希捷投資泰國三十多年來保持穩定增長,僅近十年就啟動了8個新項目,投資近20億美元,員工總人數超過1.64萬。
不管是從經濟利益上,還是從戰略佈局上考慮,希捷關廠這一舉動都讓人費解。那麼唯一的原因,可能要追溯到2年前的稅務部門追繳希捷15億的漏稅事件,硬是刷新了微軟中國補稅8個多億的記錄。
當時官方認為希捷在2007到2013年逃稅了,希捷當然不同意。雙方經過談判,最終博弈的後果就是希捷補繳2.25億美元稅款,約合15億元人民幣,並且跟稅務部門達成了APA預先繳稅協議,ZF部門每年增加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約4億元。地方當初招商引資的合同和契約拋到了九霄雲外,貪得無厭得吃相暴露無遺。
在這一回合的鬥法中,不管是使用了什麼手段,蘇州ZF逼迫希捷就範,已經是真正的贏家,不僅沾沾自喜補收了15億元稅款,每年的稅收還大幅增加。而希捷即使請四大幫忙對付稅務局,也無濟於事,最終也只能認栽,還簽了個預約定價安排(APA),是地地道道的輸家,強龍不壓地頭蛇,窩囊和憋氣可想而知。
然而APA還沒有到期,希捷就撤退了,等同於撕毀協議,並且是不計沉沒成本,這種姿態挑明了是和蘇州稅務局對著幹,不計成本撤離。
據說這已經成為當前美企、日企的共識:要想辦法離開大陸,不計成本,能脫身即可。年前聽一朋友說,長三角一日資企業要撤離,也是受到了重重阻攔,最終是機器設備全部沒有處理就撤走了,可見當前大陸商業環境之差,外資出逃之嚴重。
其實反避稅是各國都有的,但是要有個度,只是蘇州這種反避稅有點掘地三尺、殺雞取卵的意思,吃相太難看,引起逆反。
我們先來看蘇州政府補徵的理由:代工環節利潤率低於集團利潤率。希捷是高科技企業,在美國總部的研發投入不但免稅還有政府資助,整體集團利潤率高於大陸蘇州代工廠是正常的,憑什麼蘇州工廠要按照集團整體的利潤裡交稅呢?明顯是不合理,蘇州政府用行政手段強行徵繳希捷欠稅,不僅無理,也無據,失去的是政府的信譽和公信力。
希捷採用的是國家法律並不反對的合法的避稅手段,算不上是逃稅,只能算是合理合法避稅。蘇州嫌他交少了,不是去想辦法修訂法律,規範合同,堵塞漏洞,建立能留住企業的環境,成立符合企業健康發展的輔助及管控機構,而是通過行政手段,逼迫對方按照全球利潤水平補徵,還要簽賣身契預定未來多交,這樣坐地起價、宰一個是一個思路,必將把大陸三十多年建立起來的商業環境毀於一旦。
據說談判現場局面非常僵化,希捷甚至以關停蘇州的工廠相威脅,可惜稅務也不是吃素的,不為所動,最終還是補收到一筆巨款。連對企業起碼的尊重都沒有了,希捷今年關廠走人的舉動,也在情理之中。如果全國各地的稅務局都拿希捷案作例子來和自己轄區內的企業收錢,這都不叫拔毛,直接是剝皮。
97金融危機以前,眾多日美企業為了降低成本把企業紛紛從印尼泰國遷移到成本低的大陸,當年泰國人收入是我們的三倍。二十年風水輪流轉,現在因為大陸高房價、高人工成本和稅務成本,這些外資企業又慌不擇路大逃離,比當年逃離東南亞更甚。
外資和民企是大陸製造業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三十年來改開沉澱的精華所在。在理直氣壯做大做強國企的聲浪聲中,很多跨國巨頭被高稅收、高人工、高房價逼走,毀掉的是整條產業鏈,導致的是整個代工業的眾多配套工廠和作坊的倒閉,最終導致成千上萬人失業。
而我們還沉浸在鋼筋混凝土製造GDP的虛假繁榮裡,還在印鈔機的轟鳴聲中享受著末世的狂歡,滯漲到死,不願醒來。
來源: 跨國巨頭大逃亡稅務局成最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