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峰 – 低醣飲食與生理性胰島素阻抗(Physiological insulin resistance)…

王 峰

2017年3月10日Taipei 台北市

低醣飲食與生理性胰島素阻抗(Physiological insulin resistance)

有部份的人實行低醣高脂飲食後,空腹血醣( fasting blood glucose)上升,而飯後血醣正常.這種現象我們稱為生理性胰島素阻抗(Physiological insulin resistance).這不是一般所謂的病理性(Pathological)的胰島素阻抗.

基本上在低醣飲食的情況下, 胰島素濃度下降,脂肪體內的脂質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就被活化, 脂肪分解及酮體增加供給肌肉組織作為能量.當肌肉組織適應了酮體作為能源後,在肌肉組織中的葡萄糖載體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 GLUT) 受器數量就會減少(down regulation),而造成肌肉組織某種程度的胰島素阻抗,這種現象我們稱為生理性胰島素阻抗(Physiological insulin resistance).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Glucose Tolerance Are Altered by Maintenance on a Ketogenic Diet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903931/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n low-carbohydrate diet: maybe only a physiological state
http://ajpendo.physiology.org/content/305/12/E1521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n rats fed low-carbohydrate, high-fat diets
http://ajpendo.physiology.org/content/305/9/E1059…

而這種生理性胰島素阻抗(Physiological insulin resistance)的現象是可逆的,當低醣飲食者將碳水化合物增加至100-150g一至三天,空腹血醣就會下降.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903931/

我個人在臨床上也觀察到這種現象,很多個案三酸甘油(Triglyceride)非常低(30-50mg/dL),空腹胰島素<5,但他們的空腹血醣卻在95-100mg/dl左右.

而在低碳的飲食的討論區內常常有人提倡如果空腹血醣高時,就繼續空腹或斷食,這是非常不明智的作法.這樣只會讓你基礎代謝下降,而不會帶你任何好處.因為我個人看過太多基礎代謝下降及甲狀腺功能下降的個案了.

大家有興趣可以參考以下幾篇文章.
https://high-fat-nutrition.blogspot.tw/…/physiological-insu…
http://ketopia.com/physiological-insulin-resistance/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0206831254494670&id=1675533939

低醣飲食與生理性胰島素阻抗(Physiological insulin resistance)有部份的人實行低醣高脂飲食後,空腹血醣( fasting blood glucose)上升,而飯後血醣正常.這種現象我們稱為生理性胰島素阻抗(Physiological insulin resistance).這不是一般所謂的病理性(Pathological)的胰島素阻抗.基本上在低醣飲食的情況下, 胰島素濃度下降,脂肪體內的脂質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就被活化, 脂肪分解及酮體增加供給肌肉組織作為能量.當肌肉組織適應了酮體作為能源後,在肌肉組織中的

王峰醫師 – 生酮飲食與『硒缺乏』(Selenium Deficiency). 這篇文章探討生酮飲食併發症之一,…

王峰醫師:生酮飲食與『硒缺乏』(Selenium Deficiency).

這篇文章探討生酮飲食併發症之一, 硒缺乏(Selenium Deficiency).國外已經有非常多研究顯示長期生酮飲食,會造成硒缺乏(Selenium Deficiency),而引起心肌症(cardiomyopathy),心律不整及心因性猝死.以下是一些相關研究論.

1. 這篇研究是共有39名進行生酮飲食兒童,共有有9名兒童硒缺乏(selenium deficiency),心臟超音波顯示心肌症(cardiomyopathy).(1)

2. 這篇研究共110名患者(平均年齡包括7.3±4.2年),在進行生酮飲食前血清中的硒是足夠的,但在生酮飲食6至12個月後有高達54名患者(49.1%)被診斷為硒缺乏症(Selenium deficiency).(2)

3. 這是一篇用生酮飲食長期治療難治性癲癇5歲兒童案例報告,在開始飲食之前血清硒正常,但不久之後便出現急性可逆性心肌症(cardiomyopathy)和心室心律不整,同時發現有硒缺乏的現象.(3)

4. 這篇研究報告的是生酮飲食控制作為癲癇控制的兩例死亡病例。在案例一,死於心肌病及心律不整。在案例二,生酮飲食期間被診斷QT延長(QT prolongation),並且在家中突然死亡。這兩個死亡案例都是硒缺乏症造成的併發症。建議生酮飲食的患者需要追蹤心電圖,心臟超音波及血清硒.(4)

5. 這兩篇研究也發現生酮飲食造成硒缺乏的現象.(5)(6)

我們要探討為何生酮飲食會在高脂極低碳水化物的飲食條件下,會造成硒缺乏.而去年日本的低糖飲食專家桐山秀樹先生發生心臟病猝死的事件,是否也是缺乏硒所引起的,是我們值得關注的

以下純屬我個人的推測,供大家參考.

首先大家可以參考圖一(7),我們可以看出高硒微量元素的食物分佈在穀類,內臟及海鮮等.肉品類雖然含硒元素,但是量還是有限,硒微量元素主要還是在穀類,內臟或海鮮.以下是生酮飲食在高脂極低碳水化合及中低蛋白質的飲食條件,有可能缺硒微量元素的原因.

1. 限制蛋白質攝取,而且蛋白質限制在肉品類(muscle meats).
2. 極低碳水化合, 幾乎不攝取穀類(cereals and grains).
3. 極少攝取內臟及海鮮等(organ meats and seafood).

在這三種的飲食條件下,我們很有可能會缺硒微量元素.這是最近流行的生酮飲食的盲點,大家都認為只吃菜吃肉便可,只要測試到酮體就是正確的生酮飲食.短期內或許瘦下來了,但長期來說我們可能造成一些微量元素缺乏的問題.我個人經常和低糖飲食的朋友分享低糖飲食的盲點,就是有一些微量元素,不是分佈在穀類就是分佈內臟或海鮮.

也有研究顯示攝取精緻碳水化合物造成硒缺乏(8)

我個人發現現在很多低糖或生酮飲食的人,會攝取巴西堅果來補充硒.我在功醫臨床上發現有部份的人攝取過量,造成血清硒過高.目前已經有很多研究顯血清硒過高,會造成胰島素阻抗及死亡率增加,所以硒過高過低都不好.血清硒濃度在120~130ug/L死亡率最低,而血清在122ug/L或以上都不建議補充(圖二)(圖三)(7).我個人覺得要攝取硒或其它微量元素,應該多樣性及均衡的攝取原型食物即可.

對於現代人來說,任何飲食法都有它的盲點和缺點.當初原始人或原始部落民族并沒有脂肪,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這樣的概念,當季當地有什麼就吃什麼,多樣化的攝取原型食物,唯一沒有的就是精緻加工品.而且他們尊重及重視他們的食物.這是為什麼這些部落民族無論是吃高脂或高碳飲食,都可以很健康的原因.

#動態平衡(homeostasis)
#中庸(moderation)
#多樣性(Diversity).

Reference
1.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2681013
2.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2011-016-0897-7
3.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9027591
4.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9027591
5.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1615805
6.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3951940
7.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2381456
8.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6308403

https://www.facebook.com/heartcoherence/posts/1450595725009106

破除你對肥胖的迷思:運用生酮飲食戰勝體脂肪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脂肪是長期能源,葡萄糖或肝醣是短期能源。只有在不吃食物的時候,身體才會從利用食物當能源轉而利用體脂當能源。斷食時,脂肪會先分解當能源,只有當體脂剩下4%時,身體才會開始分解肌肉。 一日一餐會減少脂肪,但是肌肉不會減少。LCHF低醣高脂飲食(生酮飲食)生酮飲食是一種超低醣、低蛋白、高脂肪的飲食(熱量攝取為:<5%、20%、75%),也可以說是一種「吃得飽的類斷食法」。是由1920年代Dr. Woodyatt & Wilder發現,攝取極低的碳水化合物、搭配高比例的脂肪,有效改善癲癇症狀。1997 年,NBC的紀錄片《不要傷害我小孩(First Do No Harm)》裡面就是以癲癇與生酮飲食為主軸(Meryl Louise Streep 主演)。一般身體細胞,主要以「葡萄糖」為能量來源。但人體儲存葡萄糖的能力相對差,多餘的醣類會被轉化成「肝醣」儲存。而當一個人超過 72 小時不吃東西(體內的葡萄糖、肝醣耗竭),肝臟就會透過生酮作用(Ketogenesis)將脂肪轉換成「酮體」(Ketone body),並將你的身體轉變為「酮症」(Ketosis)狀態。大腦可以改用這些酮體作為主要燃料、並降低葡萄糖的使用量,同時身體其他部位也會改以「大量燃燒脂肪」作為能量來源。

來源: 破除你對肥胖的迷思:運用生酮飲食戰勝體脂肪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