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所有國外施打中的疫苗都是基於EUA(緊急授權),EUA的意義是政府基於緊急需要…

李崇僖

目前所有國外施打中的疫苗都是基於EUA(緊急授權),EUA的意義是政府基於緊急需要,確定廠商有生產量能且產品有基本的安全數據,就核發EUA。這跟一般取得正式藥證不同,取得藥證沒有附帶供貨義務,EUA則可能有供貨義務(例如疫苗此種需政府調度分配的物資,所以在核發EUA之前就會先簽採購合約)。

基於此,EUA就是政府與廠商的直接交涉,實在無法想像廠商會把沒有正式藥證的疫苗賣給民間單位,讓民間單位自己去做捐贈。國際上沒有這種作法,別說台灣的宗教團體或科技企業,就連美國的APPLE也不可能做到。但美國政府基於EUA已經取得的存貨,是可以自己做國際援助的。

從政府立場言,我要動用EUA,就是要你確保一定量的疫苗來施打。幾百萬劑的疫苗不會一次到貨,那如果是捐贈模式,根本就無法確保後續到貨,因為廠商若沒有跟政府直接簽約,政府沒有契約上請求權。像這樣的模式,會對政府的預防接種資源調度產生很大的不確定性,這是為何政府堅持必須由政府和廠商簽約的原因。另外就是關於瑕疵擔保責任問題,依據民法第411條,贈與之物不負瑕疵擔保責任,所以若疫苗品質出問題,政府作為受贈與者是無法求償的。

https://www.facebook.com/iplaw.lee

【實名制】與【實聯制】有什麼不同?

  • 實名制:要確定你是本人、留下真實姓名與聯絡方式
  • 實聯制:實際可以聯絡得到人的方式,與實名制不同,只要能聯絡得到人不寫真實姓名只留王先生這樣也可以

【實聯制】的【聯】是聯絡的聯,意思是只要能聯絡得到人就可以。在武漢肺炎疫情肆虐的當下,每到一個公共場所或店家要特地留下聯絡方式都是為了日後如果有人確診、有暴露風險的時候,可以聯絡到你、通知你去採檢或自我健康管理。

相較於實名制,實聯制可以盡量減少個資暴露,大家會比較願意執行。

房地產是印鈔機,是拿來借錢用的工具

作者menace (menace)
看板home-sale
標題Re: [閒聊] 股市隨便都賺,為何還有人要炒房
時間Thu May 6 03:31:33 2021

因為房地產是印鈔機
是拿來借錢用的工具

長期來看
假設房價年化漲幅2.5%
房租報酬2.5%

一年看起來只有5%報酬
似乎不多?
但房地產自帶高槓桿
貸款八成就是五倍槓桿

假設利率1.31% 貸款八成 五倍槓桿
所以本金在不算還本的情況下報酬就是
5 + (5-1.31) * 4 = 19.76 (%)
資本報酬率 + 利差*槓桿倍數

你股票根本不可能用這麼低的利率借到這麼多錢
而且大跌還不用怕追繳斷頭

長期投資每年股市能夠19.76%以上的人少之又少

買了房之後 剩餘現金再投入指數基金
獲取長期6-10%年化報酬的收益
每隔幾年再增貸出來長期投資
才是完美的資產配置

如果你有100萬本金
有辦法借到400萬 1.31%利率 30年攤還 下跌不追繳
500萬投入指數基金 長期投資30年
我可以說那你就不用買房了
但你做不到 沒有銀行可以這樣

想買房或換更好的房就是靠自己努力省錢多投資
不是奢望政府幫你劫富濟貧 都幾歲的人了?
莫名其妙 當那些省錢先投資的人是白癡嗎
只有低智商左膠巨嬰 才會什麼都要政府處理

富爸爸 想要什麼 會想辦法去達成
窮爸爸 想要什麼 但得不到 只會怪政府

窮人永遠是最貪婪的 妄想不勞而獲
卻沒有努力 沒有延遲享樂 沒有貢獻

房地產貸款能夠獲益的最大原因在於
先把自己未來30年的部份薪水借出來了
房貸1000萬
代表你已經鎖定了這1000萬在當下的購買力
未來貨幣貶值時 你的受傷幅度就會減少

一般無產階級 每次貨幣貶值都會受傷
因為他們最大的無形資產 只有未來的薪水
本來一生能賺3000萬
一貶值 實質購買力變成2000萬而已
當然越來越窮
本來可以買2000萬房子 後來只能買1000萬的

https://i.imgur.com/yZkdnBY.jpg
https://i.imgur.com/fXqnkEL.jpg
https://i.imgur.com/5rXL2bd.jpg
https://i.imgur.com/pT51113.jpg

政府想借多少就借多少 看看上圖
貨幣供應易增難減
FED每次購債QE 增發貨幣
政府再透過財政政策把錢發出來 或是搞基建
新增的貨幣自然稀釋現有貨幣的價值
借錢借得早 借得多的人自然有優勢
一般人唯一大量借錢的渠道 只有買房
你不借錢的話每次政府超發貨幣你就是最大受害者

房價不是被炒高的
而是貨幣貶值造成的

這才是窮人變窮的真相
房地產一直都只是防禦性投資
真正帶來獲利的其實是貸款

政府最大的負債就是貨幣
所以政府只會不斷讓貨幣貶值
長期來看也是不斷降息 減少負債成本

精確的說我們不是在炒房 而是在炒貨幣
因為貨幣貶值太快太快了
貸款做空貨幣 穩賺不賠

做空貨幣隨便都賺
為什麼有人不來做空貨幣?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5.199.15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620243095.A.B82.html
※ 編輯: menace (220.135.199.156 臺灣), 05/06/2021 03:47:31
推 sdbb: 突破盲腸05/06 03:59
推 tolru: 倘若房價在寬限期內下跌呢?或持有稅增加的風險呢?05/06 04:11

這是很多人對房地產投資的迷思
只要租客不斷租 (自住也一樣 等同省租金)
你的月還款金額又不會變 租金也不會變
房價的變動與你何干呢?
假如穩定收租30年 穩定繳貸款30年
中間就算房價曾經崩盤腰斬 不會造成任何危機
因為你的每月現金流是一模一樣的啊
我用寬限期是因為投報率好算

請不要用股票的觀念來看房地產
房地產下跌也不用追繳
最怕的只有找不到租客 沒有租金收入

股價會劇烈波動的原因在於營運的未來變化很大
房地產如果用租金折現的角度來看估值變化極度緩慢
一個住宅區的租金變化非常微小
所以房價的短期劇烈波動主要取決於利率變化和政策
或是特殊性的金融風險 失業潮等等

只要現金流不斷就不用擔心房價下跌
所以本來就必須要留6-36個月的緊急備用金

如果是自住不用擔心持有稅提高
目前民意是不打自住
就算真的打也是大家一起 所以算是公平的
短期或許有陣痛 長期依然回歸常態

如果是出租的
成本自然可以反映在租金上面
你的成本是可以轉嫁的 不用過度擔心

提升持有稅 政府如果收到的稅增加了
收來的錢大多還是用於基礎建設
自然又會再度提升房價
就算用於補貼窮人
大部分的錢其實還是會慢慢流到富人手裡
這是資本世界的運行規律

政府的稅收如果因此減少
那政府會比你還要更擔心這個情況
不太需要我們來擔心

再來政府最大的負債是貨幣
政府最大的資產是土地
政府沒事打自己幹嘛呢?
你有看過莊家要讓自己賠錢的嗎?

貸款買房地產 就是和莊家站在一起
就算受傷 政府陪你 不孤單
※ 編輯: menace (220.135.199.156 臺灣), 05/06/2021 05:35:16
推 CaLawrence: 嗯嗯 跟巴菲特年華報酬率差不多 奇怪 怎麼人家在富豪05/06 06:45
→ CaLawrence: 榜上 你在這裏 你要不要用irr再算看看05/06 06:45
→ CaLawrence: 股票做槓桿甚至不用借錢 台指期了解下?05/06 06:45
→ CaLawrence: 沒有要說買股比較好 只是覺得你講的東西蠻多漏洞05/06 06:46
推 CaLawrence: 你買房仲介費算2%就好了 等於第一年先虧損2%*505/06 06:50

巴菲特早期槓桿開超級無敵大
而且報酬率遠遠不止20%好嗎
之後資金規模變大降低報酬很正常

巴菲特99%的財富都是中晚年才獲得的
複利本來就很慢 最後才會暴增
巴菲特也曾說過:沒有人願意這樣慢慢變富

你也可以在巴菲特20-30歲的時候
質疑他為什麼不是富豪啊
質疑巴菲特說的一嘴好理論 怎麼不拿出財產證明?
你覺得巴菲特會鳥你嗎

窮人思維 整天質疑不行動
富人思維 早在路上了

仲介費均攤到30年 有多少?

股票融資融券不用利息?
笑話嗎?
有本事用低利率30年高槓桿不追繳的資金
去投資股市啦

推 k798976869: 建商比較爽 房子定價太高賣不掉還是能去銀行搞錢出來05/06 06:52
推 CIIIO: 有道理05/06 07:16
推 maypcc: 台指期你200萬開五倍槓桿玩1千萬試試看 呵呵05/06 07:20

沒錯 酸民整天拿投機來和投資作比較
乾脆說去賭場賭博算了
那個投報率無限高的
買房的投報率他們根本看不起
卻無視房地產投資的低風險

→ taoist9999: 哈哈!民國105年1月1日以後買房,掛點後繼承人再賣出05/06 07:47
→ taoist9999: 的房地合一稅認定成本可能直接打對折,租屋被搞成凶05/06 07:47
→ taoist9999: 宅,發生火災或其他天災人禍,因故繳不起房貸……05/06 07:47
推 duoht: 合理 這就是真正的精髓05/06 07:48

真的 貨幣貶值太可怕了

→ taoist9999: 你怎不提風險的問題?05/06 07:48

繳不出貸款 租客斷租 就是風險
上面有提到啊 你沒看到?

噓 louiswei: 不是什麼價位買都有2.5%的年報酬率的05/06 08:07

隨便買放30年都有啦

推 kusomanfcu: 用30年去看的話就是2%-4%年年年增如果閉眼買05/06 08:53
→ easton7: 不要點醒那些看不懂的人05/06 09:07

我感覺他們還是看不懂 XD
似乎不用擔心
救能救的就好了

推 starfoxz: 說到重點,增值空間和剛需05/06 09:13
→ starfoxz: 不過以持有成本來看,還有公設比這種不利因素05/06 09:13
→ starfoxz: 不如海外置產05/06 09:13
→ starfoxz: 鄰近的越南無房屋稅,近年市區電梯大樓泳池和健身房都標05/06 09:14
→ starfoxz: 配05/06 09:14
→ starfoxz: 不計入公設比,實坪交易05/06 09:15
→ starfoxz: 遠較台灣新加坡划算05/06 09:15
→ starfoxz: 可以看這篇05/06 09:15
→ starfoxz: https://youtu.be/j0DJhuTwLq405/06 09:15

推 s8752134: 5 + (5-1.31) * 4 = 19.76 (%)05/06 09:21
→ s8752134: 第一個5% 應該是 2.5% + 2.5% 對吧?05/06 09:21
→ s8752134: 第二個 5% 是甚麼??05/06 09:21
推 s8752134: 喔 我看懂了, 沒事, 剛睡醒腦袋不靈光 XD05/06 09:24
噓 BGK: 窮人最貪婪??我覺得貪不貪跟窮不窮沒太大關係05/06 09:34

窮人思維最貪婪
不想承擔風險只想要報酬

富人承受合理風險 收穫合理報酬

→ FMANT: 在房版貼一堆農場文 不貼你借到多少 我黑人問號05/06 10:17

我借200 萬 2000萬 或 2億
不會影響這篇文章的價值
但你說這些話的時候
已經暴露了 你的價值

推 qweeqwee: 贊同 各國都奉行凱因斯經濟學 注定購買力貶值05/06 10:20

沒錯 不過還是很多低智商左膠巨嬰看不懂
每年貨幣供應增加5-20%
他們居然還希望房價下跌 呵呵

推 eatgod002: 對 各國打房的政策都笨蛋 你聰明05/06 10:24
→ supereva: 你要知道政策的目的是什麼 讓國家更好(x) 獲得更多05/06 10:29
→ supereva: 選票(o) 這是民主國家政府的kpi05/06 10:29
→ supereva: 當然 這兩者未必衝突 同樣的 也未必目的相同05/06 10:30
→ supereva: 也不要想得很邪惡 把政府 政黨當成一家企業 企業的目05/06 10:32
→ supereva: 的是獲利 他們只是做他們該做的事情而已05/06 10:32
→ supereva: 各個政黨就當成各個公司 他們公司經營的業務就是政治05/06 10:34
→ supereva: kpi是獲得更多的選票05/06 10:34
→ supereva: 這樣想才不會整天憤世忌俗 也比較能看到真相05/06 10:34

沒錯 政府那些菁英完全知道怎麼做最好
只是礙於選票和民意 身不由己

推 seedhorse: 推這篇 我給我同事看 淺顯易懂05/06 10:43

能救一個是一個

推 redpapa: 想問 那個公式 為什麼會*4??05/06 11:07

借的錢是本金 四倍

→ agvnol: 中肯05/06 11:35
推 lucifero:  每年快20% 你各位槓桿還不開到爆炸快去掃房?05/06 11:37

現金流斷鏈 就GG了 酸民整天誤導人?

推 hopeandhmm: 嘗試解釋樓上的問題,有錯請糾正,*4是因為貸款80%,05/06 11:58
→ hopeandhmm: 本金只有20%,80/20=405/06 11:58
推 piliwu: 持有稅搞死的是自住客不是投資客 空空根本毫無概念05/06 12:55
→ piliwu: 你房子出租能轉嫁稅金自住你要轉嫁給誰?05/06 12:55
→ piliwu: 所以持有稅暴漲根本不會發生因為台灣7-8成自住你們在選舉05/06 12:56
→ piliwu: 市場被慘電05/06 12:56
→ piliwu: 為什麼小黨愛推?因為他們搶的是那2-3成的選票而不是要過05/06 12:56
→ piliwu: 半05/06 12:56
→ kusomanfcu: 就 20%的邊緣人在說自己是87%05/06 12:57
→ kusomanfcu: 不行喔05/06 12:57
→ piliwu: 當小黨在地方執政時馬上就回歸正常05/06 12:57
→ kusomanfcu: 大環境影響執政黨不是我,怪我囉05/06 13:02

選前居住正義 選後影響經濟 他們聰明得很

→ luke7459: 投資報酬沒有這樣比較的05/06 13:29
→ luke7459: 開槓桿本身就是承擔不同風險05/06 13:29
→ luke7459: 放大獲利也放大了風險05/06 13:31
→ luke7459: 房跟股特性不同,代表意義也不同05/06 13:31
→ luke7459: 以投資角度看,真正互補還是股債配05/06 13:33

股債怎麼配 都無法取代房地產
看2020年3月就知道
股市崩盤 房市屹立不搖
已經很多資料證明同時配置房地產和股市的效益了
可以降低波動提升報酬

瑞達利歐的全天候還配置 黃金和原物料呢
房地產 某些性質 和黃金 原物料有點類似

→ luke7459: 兩者有一定互補性,確保長期穩定05/06 13:33
→ luke7459: 房子終究只能說是個股,每間都不同05/06 13:34
→ luc0919: 沒錯,炒房必贏05/06 13:34
→ luke7459: 還有地區差異,要看當地產業變化05/06 13:34
→ luke7459: 好比一間大學倒了,附近房子絕對大跌05/06 13:34

那是學區收租房才會這樣
沒人叫你去買學區收租房啊 = =

→ luke7459: 只是台灣小,這件事還沒全面影響05/06 13:35
→ luke7459: 不過罷了吧,畢竟這裡房版。總之只能說不否認過去20年05/06 13:41
→ luke7459: 房子的報酬,但這件事能否持續下去是未定論,若台灣人05/06 13:41
→ luke7459: 普遍無法承擔越來越惡化,終有一天派對會結束,真正追求05/06 13:41
→ luke7459: 低風險的長期配置不會是這樣。05/06 13:41

你股債怎麼配置
都不可能用那麼低的利率借到那麼大量的錢來投資
你存到100萬 要借400萬 投入股債500萬
1.31%利率 分30年還 而且大跌不用補錢
如果可以這樣 收益更大
但不可能 沒有銀行會借你

結果你只能100萬投入 每年6-10%
我已經每年20% 剩餘現金依然投入6-10%
差距就出現了
你只有股票 我有房有股票

只投資股債不投資房地產
風險和波動絕對更高
但不管如何這兩種都還是會比沒有投資的人更好啦

推 kusomanfcu: 房 債配 套息差啦05/06 13:42
→ vikingman: 不是吧,房地產大跌影響抵押金額,銀行就會要你補錢了05/06 14:06

不太可能需要補錢
真的那樣的金融風暴
沒房的人不會比較爽

→ kusomanfcu: 很難跌到那種程度 房地產05/06 14:26
→ kusomanfcu: 你要天天說通膨在上05/06 14:27
推 bb95449: 想請教為什麼計算報酬不是(5-1.31)/0.2=18.45%? 而是5+(505/06 14:34
→ bb95449: -1.31)4? 問題點在於第一個5理解成成長率+租金效益,第05/06 14:34 → bb95449: 二個5跟4是什麼意思? 謝謝指教了05/06 14:34

你的本金是不用利息的呀
5 +
貸款的才要利息
(5-1.31)
貸款的金額是本金四倍
*4

推 opop1133: 寫得非常好05/06 15:27
推 curry56:05/06 15:39
推 Delisaac: 這篇正解 尤其是預支未來三十年收入這一段05/06 16:07
→ Delisaac: 最近有本書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獲利公式 就是講這個05/06 16:08

感謝三位
的確 幾乎所有富豪都是透過槓桿
幾乎沒有富豪不借錢投資
尤其越有錢的人借款條件越好
貧富差距就是這樣被拉大的

→ chien703: 你要不要PO一下你的房貸契約書 確定銀行不會叫你補錢啊?05/06 19:08
→ chien703: 而且房貸只有在一開始才是五倍 之後繳本金槓桿就降低了05/06 19:23
→ chien703: 除非你一直轉寬限期 或者借理財型房貸 但利率又會更高05/06 19:24
→ chien703: 然後樓上不要誤導 那本書寫的是槓桿買指數ETF 不是買房05/06 19:30
→ horb: 別忘了契稅跟仲介費先扣四十萬05/06 19:45
推 spatt: 銀行借款契約範本在這,空空仔自己看啦https://www.ey.gov.05/06 21:09
→ spatt: tw/File/78FCEC22AA1F1F46?A=C05/06 21:09
→ spatt: https://reurl.cc/Dv0eNE05/06 21:10
→ menace: 降低至少都有10-20%的05/06 21:43
推 patroclus: 說得好,推一下05/06 21:44
推 bb95449: 感謝原po的解釋!05/06 21:59
推 pcxpchou: 窮人整天該該叫啊 也不想想怎投資05/06 22:00

謝謝三位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大多數的窮人真的沒有那麼值得同情
看看推文中的某些人就知道了

→ menace: 真的學會投資之後完全不覺得貧富差距有可能會減少05/06 22:48
→ menace: 比你有錢的人除非犯重大錯誤不然一輩子就是比你有錢05/06 22:49
→ menace: 當然前提是大家都用差不多的方式正確投資05/06 22:49
→ menace: 而且其實通常越有錢的人 投資能力越好05/06 22:49
※ 編輯: menace (101.9.6.149 臺灣), 05/06/2021 23:03:52
噓 FMANT: 貼不出財證,滿口農場文,越看越像反串 05/06 23:00
→ FMANT: 秀一下有錢腦上等人到底搬得出多少銀行的錢買房子啦 05/06 23:01
※ 編輯: menace (101.9.6.149 臺灣), 05/07/2021 00:29:53
推 redhot99: 原po好心人阿!05/07 01:05
推 lagadidi: 請別人秀之前要不要先顛一下自己的?之前有個賴家仔嗆5G05/07 01:53
→ lagadidi: 完就龜縮起來消失了05/07 01:53
推 paul76318: 難聽的實話有時候不一定能打醒人啊 唉05/07 02:24
→ menace: 沒關係 還是很多人只會反對 無法接受 不學習成長 05/07 03:19
→ menace: 我只覺得怎麼沒有人10年前教我這些 QQ 05/07 03:20
※ 編輯: menace (101.9.6.149 臺灣), 05/07/2021 03:24:35
※ 編輯: menace (101.9.6.149 臺灣), 05/07/2021 03:29:06
※ 編輯: menace (101.9.6.149 臺灣), 05/07/2021 03:34:28
※ 編輯: menace (101.9.6.149 臺灣), 05/07/2021 03:36:31
→ menace: 窮不可恥 窮還不學習 整天質疑 就很可悲05/07 03:37
※ 編輯: menace (101.9.6.149 臺灣), 05/07/2021 03:38:49
推 spmark: 你說得太直白,左謬會聽不下去05/07 06:45
→ spmark: 成功者找方法,失敗者找藉口,這種老掉牙的話05/07 06:46
→ spmark: 卻充斥在社會 XD 一堆滿滿找藉口的失敗者 XD 只會怪別人 05/07 06:46
推 maypcc: 對了 天災/火災有房東險可以部份轉嫁 05/07 08:20
→ menace: 對啊 不是從小聽到大的廢話 結果充斥整個世界 05/07 10:29
推 s26492755: 然後指望公平…. 05/07 13:07
→ s26492755: 對你公平就是對我不公平 要怎麼讓所有人公平05/07 13:07
→ s26492755: 我們就是盡力去爭取我們想要的 05/07 13:07
→ s26492755: 憑什麼你可以以住豪宅開跑車幹大奶正妹 05/07 13:08
→ s26492755: 自己不行就是努力 即便不能達到同樣水準 也比不作為05/07 13:08
→ s26492755: 整天抱怨來得強 05/07 13:08
推 s26492755: 10幾年前 我在裝潢現場 還把紙箱撿去賣回收 被送貨 05/07 13:11
→ s26492755: 司機笑 有沒有這麼缺 有差這點錢嗎 我隨便檳榔都不 05/07 13:11
→ s26492755: 止了 10幾年後 他依然在同一間工廠當司機 薪水還是 05/07 13:11
→ s26492755: 三萬 只是變成那工廠唯一沒離職過的司機 我就不說了 05/07 13:11
→ s26492755: 有時候是賺錢跟努力的一種態度 05/07 13:11
→ menace: 只能追求 規則公平 左膠整天喊著要改規則05/07 18:32
推 lrm549: 大實話給推05/08 00:02
→ lrm549: 如果打定不買房等崩盤 也記得要把不買房的錢放到指數 取得05/08 00:03
→ lrm549: 市場報酬05/08 00:03
→ menace: 是的 有長期投資永遠會贏沒投資的 05/08 00:56
→ menace: 不過就算等到崩盤 也很難多賺 而且房地產崩盤 股票會一起05/08 00:56
推 parquet: 好人給推 希望更多人看到這篇 去年美國一QE就進場 剛好05/08 08:18
→ parquet: 買在起漲點05/08 08:18

謝謝 沒錯 美國QE 立刻買房就對了
2008-2014都演過一次了
送分題其實
※ 編輯: menace (101.9.71.193 臺灣), 05/08/2021 13:40:21
→ Intension: 認真問,只有頭期款,應該也是還一陣子才可增貸吧?之 05/08 18:45
→ Intension: 前朋友北大特區房還了6成要借理財型房貸只能借20幾萬 05/08 18:45
→ Intension: 也太少,請問如何增貸買股? 05/08 18:45
→ Intension: 1000萬的房子,只有頭期300萬,銀行已借了700萬,請問 05/08 18:46
→ Intension: 如何增貸買股? 05/08 18:46

一般來說貸款額度就是看 總資產或收入負債比
買房後 正常繳款二到五年 現金流充裕
房價有上漲的情況 要增貸並不會太難

比如你月薪十萬 月繳貸款三萬
房價有上漲的情況
要增貸幾百萬並不會太難
但如果原本月繳貸款就已經六七萬了
這時候要再增貸的難度就會提高很多
也可能會發生無法貸款的情況

你朋友的情況我猜是現金流嘎不過來
銀行在評估風險的時候也會考量到還款能力
還款能力優秀的情況下
要把本金全部增貸甚至房價漲幅增貸都有機會

所以平時的還款就等於在存錢
同時把現金流養好
必要時刻才能有好的條件增貸

銀行喜歡借錢給有錢的人 不急缺錢的人
不喜歡借錢給急需要用錢的人

所以長期投資最需要的是耐心
需要去經歷漫長的等待和累積過程
※ 編輯: menace (220.135.199.156 臺灣), 05/08/2021 21:29:30
推 jerico: 好文,感謝分享觀念! 05/09 10:56
推 hyes92121: 學習了 謝謝 05/09 19:35
推 gialon12: 好文推一個!所以版主建議只要現金流夠且有頭期款就可以 05/09 23:22
→ gialon12: 持續投資房地產? 05/09 23:22

少子化、生育率低是全球一致的問題,不是因為台灣的高房價…..

吳奕辰

[全球尺度的生育率與實證資料]

其實全球生育率都在降低,並且所有國家都在降低,而且越降越快。英國花了100年才把生六隻降成生三隻。中國和伊朗都只花了10年。
Our World In Data 整理的實證資料提供三個主要原因:

https://ourworldindata.org/fertility-rate

先劇透一下,沒有一個原因是房價,房價對生育率的影響似乎沒有在全球尺度的實證資料中獲得顯著一致性的證實。所以要嘛是臺灣有獨創全球的見解等待學者們發表,要嘛就是劃房價完全劃錯重點。

好了,來看這個資料庫整理出的三大原因

女人有能力了

a. 教育程度變高
受過良好教育的婦女的機會成本較高,因此她們不太可能想要大量的孩子。亦即,受過良好教育的婦女比未受教育的婦女需要拒絕更多的選項,也就是生孩子付出的代價更高。

受過良好教育的婦女,有衛教知識,所以比較不會養死小孩,從而不需要生太多小孩。
受過良好教育的婦女,更有能力使用避孕措施。

受過良好教育的婦女,不需要仰賴大家庭,從而建構了小家庭即是美的社會規範,從而降低生育率。
實證研究顯示,當上學的年數從0年增加到6年時,生育率下降40~80%;受過中等教育的母親通常少於5個甚至4個孩子;受過大專以上學歷的少於4個,有時甚至少於2個

b. 勞動參與變高
技術進步與服務業興起,也使得不需要體力活的工作變多,從而讓婦女更容易進入勞動市場
人權的進步也使得婦女有可能從事以前沒有正當理由就被禁止的婦女職業,例如教師、醫師…等
當婦女越來越多參與勞動市場,她們生孩子的機會成本就會上升,從而減少孩子的數量。同時,當孩子數量減少,婦女更有機會投入勞動市場,形成交互循環。

兒童福祉增加

a. 死亡率降低
當預期生下來的孩子不會隨便就死掉,那麼就不用生那麼多。因此,醫療進步可以降低生育率。但不是立即降低,會有遲滯效應

b.童工需求減少
技術進步使得不需要這麼多童工,同時人權進步也使得童工不被允許,從而降低生育童工

c. 養小孩成本變高了
因為孩子不容易死掉了,也不需要送去當童工了,所以送孩子上學就成為合理的選擇,從而增加了每個孩子的養育成本,從而壓縮了生更多孩子的資源
此外,知識與技術的進步也使得孩子在現代社會的生存需要更多的栽培,從而增加養育成本,從而壓縮生弟妹的資源

d. 經濟繁榮了
各式產品與服務變多,生活樂趣變多了,幹嘛生那麼多孩子

社會文化規範

a. 看電視學到不要生小孩
電視電影小說等劇本中的生育數量減少,從而強化的減少生育的概念。實證研究顯示,使用有線電視導致懷孕的可能性降低3.7%

b. 宗教啟蒙
反宗教權威與啟蒙運動使得相同經濟條件的地區生育率低於其他地區。注意!宗教之間的生育率差異,遠低於宗教內部教派之間的生育率差異。亦即,基督教並沒有比穆斯林生更多或更少,然而兩個宗教內部的的保守派生育率都遠高於進步派

c. 避孕資源的可及性
世界上有很多不想懷孕的婦女,因為文化規範或資源匱乏而無法使用避孕資源。一旦他們獲得這些資源,生育率就會壓下來

d. 法律規範
很反直覺的,一胎化政策並不是降低中國生育率的主要因素,經濟/社會/文化等發展才是

  1. 最後,看起來,只要人類越發展,生育率就會越低?錯,2009年已經有學者發現,當人類發展指數達到0.85-0.9之間時,總生育率就到最底了,之後越發展,生育率又再次增加,產生一種U型逆轉,如本文的附圖。這個反轉的原因為何,有空再來整理。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0219401971144825&set=a.2047249025691

icecapriccio :[心得] 14年交易跟法人經驗談

作者icecapriccio (我不是咖啡)
看板Stock
標題[心得] 14年交易跟法人經驗談
時間Thu May 6 14:25:43 2021

寫這篇文章 主要是想要簡單幾句話說說 股市的真面目到底是什麼

我曾經是個法人研究員兼分析師 投資經歷14年 現在暫時無聊離職出來創業

經歷過2008年金融海嘯 算是股票市場經歷一個完整的景氣循環

2020~2021年的行情很火熱,不知道為什麼在2009~2019年大多數人都不覺得,
投資是必要的,但到這兩年都覺得還是要學會投資理財才能抗通膨,
彷彿2009~2019年都沒有通膨,也沒有投資理財的必要性這件事?

不論是個大論壇、FB、Youtube如雨後春筍般都在講股票,
交易幾個月、一兩年,人人都覺得自己很神,前陣子新聞還有用幾百萬賺到破億的故事。

現在投資人都會講基本面,數字如何如何,行業前景很好。
但問題是有沒有人仔細想過,這些資訊跟數字是哪裡來的?

從1990年後經歷數十年,台股交易市場已經從散戶高成交占比,
漸漸導向成法人高成交占比的市場,當然在這波行情很火熱錢,
法人每日成交大約在30~35%左右,但如以持有市值來看,
其實早已具備對行情高度的影響了,如光外資持股市值就超過20兆,
佔台股市值達到45%以上,那如果再加上投信、自營、公司派呢,遠遠已經超過65%。

因此『股票的價值』定價就十分重要,盤面的主要交易者用甚麼定價『股票的價值』
那這個市場『大多數正常的時間』,就會是怎麼玩。
(扣除極度瘋狂上漲跟極度瘋狂下跌的行情如2007~2008年)

現在盤面的主要交易者就是法人,法人定價股票的方式就兩個:本益比、淨值比
而本益比大多是用於電子股(台股電子股正常來講交易占比在60%)也是主流的評價方式,
傳產大多會用淨值比評價。

所謂本益比換個方式看就是年化報酬率,今天一間A公司如股價100元,一年賺10元,
本益比就是10倍,或是換角度看,就是假設這間公司每年都穩定賺10元,
每年都全額配息,那你10年會回本。等同於每年報酬率 100%/10=10%,
那如果當本益比達到20倍,年化報酬率就剩下100%/20=5%。
如果達到30倍,年化報酬率就剩下100%/30=3.333%。

股票市場是高風險市場,當在高風險市場只為了拚年化報酬率不到5%的交易行為,
基本上就是賭徒行為。所以正常的本益比大多會落在10~20倍左右,
因此講個最鮮明的例子台積電為什麼漲不動,
因為今年法人評估2021年EPS最佳數字就在23元,679/23=29.5倍,本益比衝到29.5倍,
台積電又是法人控盤為主的股票,那怎樣會漲的動呢?在股價從500向上衝的同時,
法人還配合媒體寫新聞營造美好氣氛在__貨哩。

寫到這裡就會有人說,股價是看未來不是看今年不是看過去,本益比要算的是未來!

是阿,當你幹過法人,也開過公司,還是你有親友在開公司的,
你就會知道不要說明年了,連在年初當年度的預估的營收或是獲利到底能不能達標
『根本天知道』,還有人在相信法人那些報告的未來數年數字,就真的是很天真無邪了。

基本上能預期或預估較為精準的大概就是在3~6個月的營運狀況,
超過6~12個月甚至1~3年的,腦補的機率高,
過程中就是要一直更新資訊動態調整(散戶怎麼做得到?)。

特別是跟大家說那些外資分析師能寫到2023年的報告怎麼算的,
假設今年預估EPS較去年成長5%,那就大概腦補一下每年可以穩定成長5~8%,
2023年的EPS就出來了,在用2021+2022年的EPS除2,給個20~25倍本益比,
在激情行情下都會有人無腦買單,真是好騙。

本益比在10~15倍的股票對大家都不討喜也沒激情,
本益比衝上20倍大家都覺得前景一片看好,
股價將一路向上,真是奇怪。

回頭談談淨值比,傳產類股的成長,很簡單的先決條件,
到底是『價格推動還是需求推動』,所謂的價格推動就是如同現在原物料被炒作,
造成新聞都在講的低價庫存將提升公司獲利表現。
試問1:低價庫存出了之後在進貨不會變高價庫存嗎?
試問2:媒體寫的話你敢信,誰配合撰稿的?

那甚麼是需求推動,就是由需求端的大幅成長,帶動的漲價行情,
好比古老的二戰後歐美大基礎建設,或是1990~2000年亞洲大基礎建設,
或是2000~2007年中國大基礎建設,那現在有甚麼呢?美國大基礎建設?
先去看看美國對台灣採購的鋼鐵比重再來談談到底是幻想還是實際吧。

最後再來談談那些電視台80~90台的投顧老師,那些老師基本上就是靠收會費過活,
如果牠們真的這麼神天天漲停板,早就退休去了好嗎,法人圈也可以收掉了,
投顧老師就可以稱霸全世界了。

至於投顧是怎麼玩的,剛好以前剛出社會待過半年的投顧親眼見證。
一個老師手上有永遠有很多股票,每天都要發掘不同強勢股,
基本上手上標的至少要有5~10隻,買進一檔之後有上漲就天天在檯面大喊,
『又大賺幾%』,如果買了沒漲還下跌就叫會員先耐心等待,
拿錢再買其他股票(我還以為每個會員都有幾千萬的資金再交易),
就好比鄭X宗一樣,手上會有金麗科、M31撼訊、界霖、點序、敦泰、紘康…………
各種股票,反正套牢的就說是因為大盤不好還是籌碼不好先放著,
叫會員再買新的股票,或是當你加了投顧發現老師講的飆股你怎麼沒有收到摳訊,
打電話去興師問罪的時候,業務就會跟你說,那個是XXX等級的會員才有,
剛好現在有甚麼方案,你只要再加多少錢就可以升級XXX會員。

至於那些股票到底套不套牢,跟分析師也沒關係,因為牠也沒買牠只是收會費而已,
他也只是就『專業立場』給出建議。那反正賠錢就是大環境不好籌碼不好的問題,
老師也是很無奈的,老師也感同身受,老師也只好先帶會員買其他股票先『賺回來』。
最終你可能會收到如同前幾天阮X慈叫會員停損金麗科的簡訊,
上面是這麼寫的,『3228金麗科,籌碼的問題需要中縣才能解決,
加上美國的問題也需要觀察,我們【資金出來】,………』

不知道這個到底是不是停損 ?_?,大家就各自解讀了。

你如果要問我為什麼有這些老師的摳訊,如果你做過法人,
就會有一些各種543個群組,現在LINE很方便的當然甚麼垃圾訊息都會有。

最終做個結論,當整體台股本益比超過18倍之後就是賭博行情了,
反正一個市場裡面甚麼人都會有,賺千的方法有很多招,
有的可能是多年適用(穩健),有的可能只有在這10幾年一次的超級多頭年才適用,
但無論如何,千萬不要賺得不明不白,最後又賠得不明不白,
最後甚麼都沒學到就好了,以上為老人碎碎念,
祝大家做多做空都能操作順利。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5.143.17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20282348.A.DD9.html

幾個問題回覆:

1.我沒義務要提供甚麼對帳單,輸贏在個人,
如果你妳您認同與不認同都是可以的,但因為我沒有要賺你的錢,
也無須討您滿意。我純粹想講一些實話而已。

2.我出來不是開投顧公司,真的能在交易市場賺錢,
還是需要整天打廣告洗會員,解決會員心情問題,又不是吃飽太閒。

3.離開法人圈只是暫時的,純粹覺得現在位階太高(或說本益比太高),
出的報告都要隨便亂寫(不然就會被主管幹),
給個幻想的EPS或是目標價,這種做法我自己過意不去。

4.『整體台股本益比』,是指說所有的股票高高低低的本益比平均之後的數字,
證交所有報表可以自己去查,每一次崩盤本益比大概都拉到甚麼數字。

5.現在還在看本益比是個笑話嗎?市場多數大人怎麼玩,就是跟他們怎麼玩,
除非您有本事當主力還是主力小孩,你要老是買本益比高於20甚至30倍的股票,
長期大賺那也是您的本事。

6.每一次要崩盤錢都會炒作傳產類股
(開月線去看現在很瘋的傳產股在2007年中旬~2008年中旬的表現),
市場很多人都會大聲疾呼,『這一次不一樣』,這一次有無限QE又有通膨,
漲價剛好而已。如果您歷經過一次崩盤之後,您會發現歷史總是在重演,
每一次過程大家都會高喊,這一次不一樣,
當然有不一樣故事不一樣的過程,但最終結果都是一樣。

7.有鄉民問到在低利率,無限QE下本益比還適用嗎?以下回覆

其實討論到這麼多問題,要把事情簡單化,就是回到一切事情的起點。

首先我們先思考:

(1)股市如何能夠持續上漲?不論基本面的好壞,股市需要由資金推動才能上漲。

(2)那股市主要推升上漲的資金來源者有誰?國際銀行家、法人、大中小戶資金。

(3)能影響股價或盤面大方向的是誰?國際銀行家、法人。

(4)國際銀行家、法人用什麼作為股價進出場的依據?本益比、淨值比

(5)過去09~21年印這麼多錢,國際銀行家、法人有放棄用本益比、淨值比評價股票價值嗎?
沒有,依然都還在使用。

(6)個股的本益比受甚麼因素波動?
1.本身的基本面成長狀況、2.大產業市場認同度、3.大盤的氛圍或是位階

(7)本益比區間如何用大致的觀念區分?
以『個股本益比』來講,在15倍以下有較多的超額利潤,
15~20屬於適合價差交易或是需要持續關注公司營運狀況進行EPS動態調整,
超過20~25就是一個『在勢頭上的熱門股』能夠維持多久,
取決於當年或次年的產業故事性,以及他在該產業的重要性。
超過25倍以上就是在賭一個氣氛,賭一個有更多籌碼追價的力道。


延伸議題:
(8-1)股市還會再漲嗎?在QA(1)提到股市需要由資金推動才能一直上漲,
那有沒有更多的錢推動股市上漲?一派的說法是只要有狀況政府就會印錢。

(8-2)印錢印到發生什麼狀況會導致政府不敢再印錢下去?
通貨膨脹,物價齊揚,是如1930年代大蕭條,
沒有一個國家的政府會希望自己的幣值價值失控。

(8-3)那通貨膨脹發生了嗎?
從石油、農產品、金屬、股市市值/GDP、長期公債殖利率、CPI指數,
可以知道在2020/3月之前QE都還在可控的狀態,但在2020/3月之後這6兆多美元的鈔票,
讓物價進入失控狀態。聯準會只敢安撫人心的說,一切都是穩健的通膨。

(8-4)那美國政府高層(聯準會、參議員)擔心嗎?
這一次1.9兆看民主黨的態度就知道十分不願意通過這筆錢,但礙於主子剛上任,只好買單。

(8-5)那所以到底後續還有沒有更多鈔票?
從通膨開始見到失控跡象、一年內印出6~7兆美元對基本面助益有限、
執政黨的參議員也不願意買單之下,短期間內要再印鈔票幾乎不可能,
並且通膨已經開始失控。

(8-6)那叫聯準會控制通膨阿,這麼多年都沒事了,現在一定有辦法處裡?
印鈔票是一直向市場丟出美元,會導致通膨,
如果要抑制通膨只有收QE或是升息,請問要怎樣幹市場不會出事?
現在聯準會已經把自己搞的無法進也無法退的地步。
只能三不五時出來說通膨都在可控範圍內,沒事沒事。
但大家知道你我最基本的吃,黃豆小麥玉米都漲價了嗎?豆干豆腐都悄悄在漲價了嗎。

(9)那國際銀行家有沒有再跑還是在看戲?
(一)當股市會在高檔出現暴漲暴跌跡象的時候,那就是象徵有人在用熱鬧、混亂掩飾出貨
(二)美元指數開始在打底,表示錢進到了現金的部位。
(三)新興市場外資開始轉賣超,並且貨幣由升轉貶,表示資金在回到祖國當中。
(※)美元印再多再廢,歐元跟日圓也不惶多讓,加上現在主要商品都是美元計價,
美元要變成棄嬰不會是今明年的事情

(10)國際銀行家在出貨如果法人、或是大中小戶一直買這樣不會崩盤吧?
這樣的過程會進入數個月的盤頭期間或是末升段期間,
因為國際銀行家不會想要特地把盤賣到崩盤,所以會慢慢的賣,
並且在關鍵支撐點火營造有買盤支撐的假象,同時控制媒體降低利空訊息。
但最後散裝民兵加退休老兵,絕對抵擋不過幾個師的正規軍的賣壓,

以及有計畫的作戰(持有股票的信念)跟正規軍根本無法比擬。

(11)最終何時會崩盤?
當國際銀行家大額部位出貨完畢,技術型態破線法人籌碼鬆動倒戈,最終就會引發海嘯。

順道再一提:
《多頭行情為何都是慢慢盤漲》
為什麼多頭的上漲都是緩步向上的,而空頭的下跌都是突然間的回落?
多頭行情不論是股票還是指數的拉抬,都需要時間去沉澱籌碼,以及聚集籌碼,
並且緩步的拉升套利,我們可以把做多這件事情想像成蓋房子,他需要從打地基開始,
一層一層穩健地往上建造。一檔股票如果上漲要走的久、走的長,
就需要有特定人去打地基,並且在股價向上行進的過程中,
有序的拉抬,或是有序的在關鍵時刻做出支撐,以吸引更多的人
來看房子、買房子。最後再用龐大的廣告效益(在媒體釋放各種利多消息)把房子賣出去,
達到脫手的目的,這就是整個作多的過程。

而在指數的拉抬,穩健的吸納籌碼,並且發動攻勢,在上漲的過程中式緩慢的,
所以上車的人自然就少,因為少了激情跟波動,跟單的人然就少,
但在上漲的過程中會吸引很多的放空者,進場放空,而一路被溫水煮青蛙的嘎上去,
最後行情不論是短線或長線都會用噴出來做收尾,而這個噴出就會吸引做多者追價,
以及迫使放空的人追價停損。

要舉例的話我們可以看台積電11月中到1月中的走勢,從震盪盤漲,到緩慢上漲,
到最後噴出,從600噴出到679塊的這三天,就會吸引很多不理性的買盤進場,
然後很快的就見高點,並且整個多頭結束行情,這就是很標準的例子。

《空頭行情為何都是暴漲暴跌》
那空頭行情為什麼都是暴漲暴跌的走勢呢?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整個交易市場上有哪三大類人,A類的國際銀行家、
B類的法人(外資、投信、壽險、自營)這類、C類的大戶、中實戶、散戶。
基本上在A國際銀行家跟B法人,幾乎在股票市場裡90%以上的時間或是部位都是做多的,
為什麼呢?因為在行為學&心理學上,人類的世界是由建造而成的,而不是由破壞而成的,
所以多數時間會是建構、發展的進程,大家也會期許不論是個人、公司、全世界
每天都變得更好,所以多數時間股價會是上漲趨勢。

那以數學角度來看,股票的上漲可以漲好幾倍,好比說10元漲到50元就是5倍,
10元漲到100元就是10倍,以此類推。可是股價的下跌最多只能跌100%就是跌到歸零,
並沒有倍數效應。而資金永遠是追逐最佳化利益的,
所以多數時間或多數部位都是在做多而非做空。

而我們先用股票說明,股票的上漲中我們剛提到了,
這是需要基本面、資金面、消息面的配合,並且有特定人去完成這樣的過程。
但在下跌的時候就不是了,往往股價上漲完畢的階段,
會維持在高檔一個區間很長時間的整理,這個是為什麼呢?
因為交易市場裡多數的持有者以公司派跟法人的比例居高,
而公司派大股東基本上不會沒事隨意在市場買賣股票,
因此多數在變動的交易者為法人為主,當股價的基本面(獲利EPS)上漲,
到一個時間點開始停滯的時候,目標價或本益比推升的動能自然減少,
但法人大多也頂多是默默地出場,並不會出甚麼看空還是賣出報告,
因為不會有人想要寫這種負面報告或是講不好聽的消息去得罪公司,
因為今天如果有某法人得罪公司,下次想要邀約公司詢問營運狀況,
難到公司還會想要讓該法人去嗎?

因此當基本面成長趨緩或停滯時,股價大多會維持高檔震盪,
而如果長時間下來基本面一直沒往上走或甚至往下,
股價就會開始默默的下跌(盤跌),因為原本持有者在賣出股價時,
並不會刻意要打壓股價,他們只是單純想要出脫持股,
所以在沒有甚麼重大利空下,就是慢慢賣股票而已,
這時候股價也不置於產生大跌的狀況,但如果當多數籌碼都移轉到散戶
或者是說沒有控盤能力的持有者上,當該股票出現甚麼利空消息,
或是股價跌破技術線型的關鍵支撐的時候,恐慌就會發生,
而還在車上的持有者,就會不計價的往下追砍股票,造成不理性的下跌,
而短線如果跌深,又會有很多只是想要貪圖短線反彈的資金,
一股腦地進去搶反彈,但如果只要一反彈失敗或反彈動能不見,
籌碼又會很快的被隨便亂賣出來。

所以在空頭行情時都很容易出現暴漲暴跌的行情,就是這種原因。
因為在空頭行情時後的下跌,都是恐慌的不計價賣出,
而在空頭行情時的反彈,也大多是沒有佈局或沒有控盤能力的搶帽客短線進場,
所以很容易一見苗頭不對又隨便的亂砍出來。

【總結】:
(一)這篇文章我沒有要誰認同我甚麼,推文噓文各其所好
(二)我沒有要賺誰的錢,我也不需要討好誰,我只寫事實
(三)寫這文章只是想要分享一些可以長期趨吉避凶穩健獲利的觀念而已,
希望大家盡量不要被媒體騙、被投顧老師騙而已
(四)當然如果您最近操作很順利,我也是真心希望你最終可以獲利入袋全身而退,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交易方法,至於什麼方法是好是壞,
我會覺得如果數年下來長期都適用(穩健獲利),就是好方法。
方法的好與壞,只有時間才能認證他。

誰至於何時崩盤我也不知道,也不會有人可以精準判斷,
我只知道我認識的高手在過年前後就都空手了,
實務交易上『等待或空手的重要性』,當您做久了您會感受到。

那為什麼崩盤會很難預期呢?
因為從底部開始的多頭行情就如同蓋房子一樣,基本上看到每週蓋到什麼階段,
你大概就會知道房子何時蓋好,但一個都更的案子可能要喊了好幾年才會拆房子,
至於您看完上面的論點,可以各位鄉民自行參考『散戶圖』現在走到什麼階段了。

掰掰。

真的很扯,注意 ” 變價分割 “竟是炒房禿鷹最容易設的合法陷阱!!

雖然表妹出運了,也要我把這真實故事,告訴大家,讓姊妹們小心,很可能也會發生在妳周遭或身上。

https://forum.babyhome.com.tw/topic/4897850

表妹的阿公早年過世後,留給姨丈(表妹爸)的兄弟姊妹一房產,為大家共有,但是只剩表妹阿嬤和表妹一家人住在這裡,直到姨丈的哥哥,也就是表妹的大伯因經商投資失利跑路,未通知家人把持份賣給不良資產處理公司,惡夢就開始了。

其實大伯只佔了五分之一,其他是由她阿嬤、姨丈與2個姑姑共有,大伯那份被2個不認識的人承接(2人接下來稱:禿鷹A,B,後來大伯說才拿不到50萬),原先前兩年,也都沒事,兩年後來就接到法院通知,禿鷹A提出告訴,要告其他所有共有人進行變價分割(被告包括禿鷹B)。

剛開禿鷹B也裝成很可憐,說剛買就被告,但說他有朋友在做房仲,很有經驗,可以給建議或幫忙鑑價,謊稱鑑價約為1200萬,但又說房仲公司市場周圍行情與屋況不好,賣價估約1000萬,法院變價分割同意分割後進行拍賣,多半可以市場鑑價賣出,反而可高於自己賣。

姨丈剛開始也不知怎辦,開庭時法官有問其他共有人有要買禿鷹A的持份嗎? 但A堅持要以高於240萬,才會和解,禿鷹B也私下表明,要脅若要買A,他的也要賣,所以至少近五百萬來買他們的持份,姨丈也沒這麼多的現金,也有其他的貸款未還清,大姑姑也說夫家缺錢,贊成變賣後可分錢,小姑姑不想管,但願意把出售的錢放棄給姨丈來照顧阿嬤。

姨丈知識水準不高,法院開庭嫌煩也愛去不去,禿鷹B又甜言蜜語的遊說也說代為於法庭上爭取(其實都是假意),所以不以為意,最後真讓法官判了個進行變價分割,法院拍賣,晴天霹靂,表妹一家被迫搬出老家。


原本姨丈以為1200萬賣出,加上阿嬤小姑那份,至少可以拿回5分之3,約700多萬,結果進行法院程序後,房地只鑑了值不到1000萬,又法院到了三拍以6.4折賣出,加上要付增值稅和其他費用,最後姨丈拿到手的只有兩百多萬,不到300萬。

拿著不到300萬只能在外頭租房子,整家愁雲慘淡,阿嬤也傷心欲絕,常臥在舖,消瘦到不忍卒睹。

表妹最近常說,好在家裡有拜拜,祖上有德,當時搬家或是點交時有一個小伙子(接下來稱:王子C),幫競標人跑腿,拍照並幫公司處理雜務,但深深被表妹的吸引,後來努力追求表妹,就成了表妹的男友。

劇情就此超展開,王子C在公司只是小外務,無意間在公司會休息區桌上看到一份員工訓練的文件,教導新進資優人員如何進行併吞房產(os: 哈哈,所以王子C應該不是新進資優 XD),想想與表妹她家的case,禿鷹A,B,地政士,購買人都是公司裡常出現的人,就直覺表妹一家中計了,趕快把這張併吞的教戰守則拍下來給姨丈,也覺得這公司大有問題,就趕緊離職了。

當然,姨丈趕緊找人想辦法,還好小姑丈有認識朋友是律師,可以幫表妹一家討公道,趕緊蒐集相關證據,以提供檢察官以詐欺罪起訴,也不知王子C的原禿鷹公司在法界是否有內應,消息靈通,或其他壞事壁坑(東窗事發),禿鷹公司竟突然解散,人去樓空,原拍定人竟然來主動要求賣回(和解),提議將以不到300萬賣回姨丈,其他費用他會自行吸收,息事寧人。

姨丈看土地房屋又可物歸原主,阿嬤聽到以後也開心可以搬回原房子,也覺得表妹是福星,就把買回來的土地房子,過在表妹的名下,禿鷹公司也無力再追究了。

藉此案例,提醒大家要提防炒房禿鷹利用變價分割圖利,若發現有不明的新共有人加入,裡應外合,又遇提告變價分割,就要特別小心,也要確實出庭向法官表明立場,積極為自己爭取,不要不理不睬而淪落到被低價拍賣,成為禿鷹眼中待宰的肥羊。

*那張邪惡的教戰守則截圖也一併附上,其中”滷肉”就是”共有人”,黑話應該意指滷肉腳或待宰的肥羊。

【共有物變價分割】變價分割恐已被利用作為投資獲利的工具

【共有物變價分割】變價分割恐已被利用作為投資獲利的工具

https://newsearch16888.pixnet.net/blog/post/339526280

一般人不會去買不動產的持分,因為一來在使用上受制於其他共有人,二來要處分也受到法律上的限制。但是,近幾年越來越多有心人士,購買持分後,利用裁判分割中的變價分割,獲取可觀的差價或利益,可稱為另類的投資方式,卻也使得原本的共有人被迫搬家或失去祖產。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狀況,茲分析如下。

一、過去購買持分的意願低


過去比較不會有人想要去買或去標「共有房屋或土地的應有部分(俗稱『持分』)」,因為如果買來或標來的目的是為了要自己使用,則買到持分後必須與原本的其他共有人共有房屋或土地,使用上甚為不便,也不可能搬進去跟別人一起住,自然就會降低購買這樣物件的意願。其次,縱然是為了投資目的而買了這樣的持分,之後打算依土地法第34條之一之規定處分全部共有物而賺取差價,也會因為其他共有人行使優先購買權而做了白工。因此,過去鮮少有人會願意去買這樣的持分。

二、轉變


(一)投資客的策略
但是,近幾年來開始有人進場標不動產之應有部分的拍賣案件,或是與部分共有人洽談購買其持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呢?

因為投資客愈來愈懂得利用共有不動產變價分割的規定,來賣掉他買進的不動產持分,而且在買進與賣出之間還可以賺上一筆可觀的價差,相當划的來。

換言之,「整筆不動產」的利用價值一定高於「部分持分」的利用價值,因此單純購買持分,一定會比購買整筆不動產的單價要來得低。投資客可以低價買進持分後,透過變價分割訴訟而變賣整筆不動產,而整筆不動產的買賣價格一定會比單純買賣持分高,等到整筆不動產變價後,再依持分比例拿回所分得的價金,如此一來一往之間就可以賺取可觀的差價。另外,在法拍的場合,進場拍得不動產持分,取得成本又更可能只要市價的六折多,之後再循前述變價分割訴訟,再依持分比例拿回所分得的價金,就可以賺取差價。

(二)何謂變價分割?
那麼何謂變價分割呢?共有物的分割,如果不能協議決定,可以訴請法院為裁判分割。裁判分割之中,所謂的「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就是所謂的「變價分割」。

換言之,裁判分割的原則是「原物分割」,但是當一筆土地依照原物分配會造成過於細分的結果,不利於整體土地的利用時,投資客主張變價分配就極有可能獲得法院准許。又或者是一間房屋性質上如果很難原物分割,往往也是會走到變價分配。

因為一棟公寓或者一棟大樓的某一層樓,常無法原物分割,或者某一塊建地於分割後因面寬不夠或者深度不夠而無法申請建築時,硬要原物分配可能也不利於整體土地的利用。此時投資客就可向法院聲請「裁判分割」裡的「變價分割」,法院遇到這類情形,也多會准許變價分配。

(三)案例時有所聞
上述情形,雖然是投資的另類好方法,但另一方面也造成許多無辜的民眾在措手不及之下失去自己的產權。

有則新聞報導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新北市三重區李姓三兄弟各擁有一棟3層樓祖厝的3分之1所有權,沒想到,其中一人因為債務問題,導致他的部分遭法拍,被林姓婦人以256萬標下,之後要求變賣分錢,李家兄弟因為無力購回,新北地院法官審酌雙方利益等因素後,判決應該變賣整棟建物與土地,所得金額三人平均分配。

因為這棟透天厝有一到三樓,沒有外梯可以通往樓上,林姓婦人因此主張房屋只有一個出入口,加上土地房屋都不大,如果原物分割土地將會變成畸零地無法利用,請求變價分割,所得價金平均分配。

法官審理後認為,透過市場變賣使不動產市場價值極大化比較適當,換句話說,法院認為變賣整棟建物和土地所得金額會比較高,再將價金平均分配給大家比較有利。所以李姓三兄弟便失去了房子,只拿到分配的價金。

三、判決的妥當性


這樣的判決造成了許多投資客專門「標」或「買」這類的持分,透過法院的變價分割來賺取差額,對投資客而言這是一個非常划算的另類投資方法,但對共有人來說顯然不是件好事,因為失去老房子的共有人雖然拿到所分配的價金,但是在房價高漲的都會,可能買不到房子,又或者在土地的情形,會使得祖先留下來的土地變成別人的。雖然這樣的結果,不是很好,但判決卻是於法有據。

因為共有人本來就可以自由分割共有物。而對於分割分法,法律的規定又非常僵化,法院只能就原物分割,或者變價分割,頂多是原物分割不公平時可以用金錢補償。因此,造成了制度下的不合理現象。換言之,變價分割本來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案,但好的解決方案在不當利用下也會變調。

四、民法物權編的修正


共有物的裁判分割方法過於僵化的弊病,顯見於上述的案例。於是民法物權編做了修正,修正後,分割方法有八種:

(一)原物全部分配
(二)原物全部分配並金錢補償
(三)原物部分分配並金錢補償
(四)部分原物及部分變價分配
(五)原物分配並部分維持共有及部分予以分割


以原物分配時,因共有人的利益或其他必要情形,得就「共有物的一部分」仍維持共有;此由《民法》第824條第4項規定:「以原物為分配時,因共有人之利益或其他必要情形,得就共有物之一部分仍持共有。」

換言之,如果家族的土地,不慎有一小部分持分被外人持有,而遭提起分割共有物訴訟,當投資客主張變價分配時,族人可以向法院主張族人所持有的部分維持共有,僅就外人的部分分割。如此一來,投資客便沒有辦法因為持有少少的持分而變賣全部的土地,而從中獲利。

(六)共有人相同之數不動產合併分割


(七)共有人部份相同之相鄰數不動產,各該不動產均具應有部分之共有人,經各不動產應有部分過半數共有人之同意,得聲請合併分割。


(八)變價分配
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時,得變價分配。

變賣共有物時,依《民法》第824條第7項規定:「…除買受人為共有人外,共有人有依相同條件優先承買之權,有二人以上願優先承買者,以抽籤定之」,此一規定,乃因共有物變價分割時,為使共有人仍能繼續其投資規劃,維持共有物之經濟效益,並兼顧共有人對有有物的特殊感情,因而賦予共有人有依相同條件優先承買之權。

法院受理分割共有物之訴,對於分割方法固有「自由裁量權」,惟其方法必須適當,而是否適當?則視其是否合乎「公平原則」、「利益原則」及「經濟原則」而定。

五、建議


房屋或土地產權若為多數人共有,應留意共有人債務狀況,避免部分持分被拍賣或出售後,遭新的共有人聲請「變價分割」。

若遇到部分共有人的持分被拍賣時,要密切注意法院通知,但不必自己參與投標買,而是等到有人拍定後再行使優先承購權,避免持分落入外人手中。

如果萬一真的被外人取得持分,切記當外人訴請法院變價分割時,一定要主張對自己有利的分割方法(例如上述第五種分割分法),以免一件件血淋淋被迫搬家或失去祖產的例子一再上演。

身為斷捨離高手,我所認為的極簡主義是:

1. 只買最好的東西,不要妥協

2. 去思考每個物品、人事物對自己的意義

3. 如果失去也沒差那就丟掉,因為過多囤積只會造成負擔

4. 關掉手機通知能夠減少很多焦慮

5. 新陳代謝

6. 並非不擁有物質生活才是極簡主義

7. 「萬一有一天會用到」就是不會用到

來源:https://twitter.com/ssslinnn/status/1377280918935592962

大學入學方式: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入學、指考、特殊選材… 選哪個好?

一堆家長和學生還是沒有搞清楚自己究竟適用那一種入學管道,所以我們才會在特殊選才甄選時看到一堆根本連申請入學的程度都達不到的人。

簡單講四種管道就是這樣:

(1) 繁星推薦入學: 就是在校期間各方面都表現得很好,由高中向推薦校系推薦的學生,目的是各地區學生都有機會被看見。也就是說你們學校覺得你很好,你在校成績與表現也真的很好,學校就推薦你去特定大學科系就讀,大學也願意收,就收了。也就是說,要使用繁星管道,你平日在校就要非常好。

我就有一個非常不錯的工讀生是繁星推薦入學的,而且不是來自什麼名校。

簡單講啦,繁星的學生就是高中三年才德兼備(但未必一定要有超乎尋常的表現)。

(2) 個人申請入學:也就是學生在考完學測後再依個人興趣選大學校系,大學校系也依自己的需求挑學生。因為很多大學要搶學生,所以申請入學的比例滿高的,所以不少學生會先嘗試個人申請入學。但過去與目前就是因為學生總是在考完學測後才在短時間內捏造興趣與履歷,並被所有大學垢病多年,因此教育部才要推學習歷程檔案才參採所有學習表現,不要讓學生在考完學測後無心上課,亂做資料,或影響老師教學。

簡單講,個人申請入學就是成績中上但資質與潛力好像有,又好像沒有的學生使用的。

(3) 指考:這是給學測考不好,申請入學沒上(或未申請),有偏才,特別喜歡特定科目,但是又沒有特殊表現到使用特殊選才管道的學生設計的。正是因為如此,指考的題目比學測難很多,所以學生才會認為"考指考的同學比較厲害"。

簡單講,指考就是有一兩個科目特別好的偏才使用的,但這樣的學生未必要有什麼多元表現,因為指考不看這個。

(4) 特殊選才:這是給真正的偏才使用的,也就是說學生的整體成績未必每科都很厲害,但是他就是有特定科目很好,有興趣,而且已經有相當特殊傑出的表現,就可嘗試特殊選才。

你怎麼知道你特殊?不是因為自我感覺良好,不是因為你和大家格格不入,不是因為你難相處,而是你真的在特定領域有深入鑽研而且已經有一些成就了。所謂的成就和你有沒有"得獎"都沒有關係,要看你是否已經碰觸專業,而且看起來就是已經"可以入行"。

所以為了不同學生特質與不同的學習途徑,入學管道已經這麼多元,至於要挑選那個管道不是應該從認識自己開始嗎?請問認識自己的能力與能耐是高三再開始嗎?

然後大人的手真的要放開了,我所謂的放開不是"不理他"、"讓他自生自滅",而是學生需要支持與鼓勵,但不要事事為他安排籌謀,你的孩子你的學生可能真的不錯,但是會被大人亂搞而讓他看起來很無知也很無能。

https://www.facebook.com/shenhornyen/posts/10214633867718734